DOWNLOAD
| 檔案名稱 | 描述 | 檔案大小 | 衛教單下載 |
|---|---|---|---|
| 114年健康職場申請方案 | 357.37KB | 衛教單下載 | |
| 代謝症候群 | 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 符合以下五項指標中的三項(含)以上,即可診斷為代謝症候群當;若符合其中1-2項,則屬於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 1.腰圍過粗/腹部肥胖:男性 ≧ 90公分(35吋),女性 ≧ 80公分(31吋)。 2.血壓偏高:收縮壓 ≧ 130 mmHg 或 舒張壓 ≧ 85 mmHg,或正在服用降血壓藥物。 3.空腹血糖偏高:空腹血糖 ≧ 100 mg/dL,或正在服用降血糖藥物。 4.三酸甘油脂偏高:TG ≧ 150 mg/dL,或正在服用降三酸甘油脂藥物。 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男性HDL < 40 mg/dL,女性HDL < 50 mg/dL。 罹患代謝症候群會提高以下慢性病風險: 糖尿病6倍。 高血壓4倍。 血脂肪異常3倍。 腦中風及心臟病2倍。 | 576.91KB | 衛教單下載 |
| 預防胰島細胞衰退的重要性 | 初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胰島細胞的功能已衰退,大約只剩下正常人的50%左右,並以每年約4-5%的速度逐漸衰退。胰臟胰島細胞受損越嚴重,餐後血糖波動越高。在確診糖尿病前幾年往往胰島細胞受損已造成,常見空腹血糖正常值以內(低於100mg/dl),但餐後血糖已偏高,即葡萄糖耐受不良(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餐後2小時血糖落在140–199 mg/dL ,屬於糖尿病前期。延緩胰島細胞衰退是糖尿病治療的核心目標。及早使用胰島素治療控制血糖波動,達成血糖控制目標,讓胰島細胞休息並減輕負擔,可以減緩剩餘的胰島細胞衰退的速度,並且維持現階段胰島細胞的功能。 | 260.73KB | 衛教單下載 |
| 紓壓管理流程圖 | 『壓力不影響生活品質、不引發情緒、不造成身體症狀、能增進工作效率,是邁向成功的助力』 『壓力已影響生活品質、已導致抑鬱、已誘發身體症狀、且降低工作效能,是步向萎靡的推手』 職場紓壓管理,壓力源的發掘是最重要的課題,要找出自己壓力源是從何而來? 不外乎工作、經濟、家庭三大面向,三大面向同時皆存在壓力源的情況也不少見 當壓力已影響生活品質,上班抑鬱不開心,工作效率差,需正視壓力,且想辦法消除壓力源 當壓力源無法消除,可尋求培養紓壓管道,最推薦為: 1.規律有氧運動。 2.打坐冥想。 | 351.1KB | 衛教單下載 |
| 代謝功能異常相關性脂肪肝病(MASLD) | 代謝功能異常相關性脂肪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 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MAFLD),即熟悉的脂肪肝,為代謝症候群在肝臟的表現。目前視MAFLD為一種疾病,通常伴隨代謝症候群,高血壓,高血糖及血脂肪異常,肥胖等。 | 313.22KB | 衛教單下載 |
| 食物分類 | 認識食物種類有助於體重及血糖控制,潛藏的根莖類澱粉一定要瞭解,水果每日建議為2-4個拳頭(網球)大小,果汁及椰子水含碳水化合物應限制攝取量。大眾普遍認知的奶類,其中燕麥奶及米漿主要為碳水化合物,減重及高血糖者應限制攝取量。堅果具有豐富膳食纖維及多元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為油脂類具高熱量,減重者應限制每日攝取總量,普通成人建議每日攝取<30g。 | 317.54KB | 衛教單下載 |
| 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 | 人體的新陳代謝,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從出生到死亡的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受生長、發育、荷爾蒙、肌肉量、器官功能等因素影響。 | 438.81KB | 衛教單下載 |
| 長時間工作導致腦中風及冠狀動脈心臟病風險增加 | 【長時間工作導致腦中風及冠狀動脈心臟病風險增加】 『相較於週工時35-40小時族群,長時間工作(每週工作時數≧55小時,月加班時數約≧60小時)。腦中風相對風險增加33%,冠狀動脈心臟病相對風險增加13%。 』 每週工作時數≧55小時,月工時約≧ 55 x 4 + 8 x 2 = 236小時,月加班時數約≧ 236 - 176= 60小時。 『長時間工作導致腦中風增加的風險大於導致冠狀動脈心臟病增加的風險。』 『腦中風的風險和每週工作時數成正比,風險隨著每週工時增加而上升。』 | 554.06KB | 衛教單下載 |
| MMR疫苗接踵建議 | 台灣MMR疫苗接種率第一劑達98.7%,第二劑達97.4%,且MMR為活性減毒疫苗,施打後產生之免疫力效應極佳,在良好群體免疫下,傳播力不至於1人傳17人,且目前醫療科技佳,治療通常可以痊癒,死亡率亦不高,民眾可不用太過恐慌。嬰兒在滿12個月接種一劑MMR疫苗,滿5歲至小學入學前接種第2劑MMR疫苗,具有足夠保護力,感染機率低。根據國內麻疹血清學研究調查,1980年以前(44歲以上)出生者,多數因自然感染而有麻疹抗體。 目前民眾及醫療人員MMR疫苗接種建議,公費疫苗接種時程為出生滿 12 個月 1st劑、滿5歲至入國小前 2nd劑,共2劑MMR。而自費疫苗:1.1981年(含)以後出生之醫護人員不具有5年內麻疹抗體陽性證明,且距前一劑MMR疫苗接種時間超過15年。2.1981年(含)以後出生之成人,需前往麻疹疫區(越南、印度、柬埔寨),經醫師評估後需接種者。 | 1.05MB | 衛教單下載 |
| 麻疹常見5大症狀 | 出現疑似麻疹五大症狀時,應盡速就醫 發燒:耳溫≧38℃; 皮膚出疹(斑丘疹):典型的斑丘疹出現於耳後,再擴散至整個臉面,然後在第2-3天會慢慢向下移至軀幹和四肢,皮疹在3-4天的時間內會覆蓋全身,並持續4-7天;病人出疹時病情最嚴重,且發燒至最高溫;皮疹出現3-4天後,熱度與皮疹即開始消退,皮疹退了以後,會出現鱗屑性脫皮及留下褐色沉著; 典型3C症狀(不一定每個症狀都出現):咳嗽(Cough)、鼻炎(Coryza)、結膜炎(Conjunctivitis) | 925.26KB | 衛教單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