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運動降血糖效果最好?給糖尿病患者運動降血糖的建議

什麼運動降血糖效果最好?給糖尿病患者降血糖運動的建議

隨著現代生活型態的轉變,第二型糖尿病與代謝症候群已成為全球性的健康威脅。在眾多影響因素中,「身體活動不足」是導致內臟脂肪堆積與胰島素阻抗的關鍵可控因素,宛如健康的隱形殺手。

 

本文深入探討運動與血糖控制的密切關聯,為了讓理論更具體,我們將呈現一系列真實的個案紀錄。透過連續血糖監測(CGM)的數據,具體展示不同運動模式對各類族群(包含非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者)血糖所造成的即時影響。希望藉由「理論解說」與「實證案例」的結合,為讀者建立一套完整且可實踐的健康策略,將運動化為管理及逆轉糖尿病最有效的非藥物處方之一。

 

身體活動不足的健康風險

內臟脂肪與慢性疾病

身體活動不足是內臟脂肪堆積的一個獨立且強大的危險因素。建議糖尿病患者長時間久坐時應每30分鐘起身活動,以改善血糖。建議糖尿病患者,特別是青少年,每天應進行至少60分鐘的中等至高強度有氧運動,並包含每週至少3天的肌肉和骨骼強化活動。若活動量低於這個標準,則可被視為身體活動不足。

 

慢性發炎與胰島素抗性

身體活動不足導致慢性發炎、促進胰島素抗性、動脈粥狀硬化。規律運動常使骨骼肌收縮釋放出肌肉激素(myokine),具長期抗發炎作用、並調節發炎反應及改善內皮細胞功能,其可能和內臟脂肪量減少有關,可以預防許多與慢性發炎相關的疾病,例如:肥胖症及第2型糖尿病。

 

給糖尿病患者的運動建議

成人糖尿病患者的運動建議

建議糖尿病的成年人每週進行15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或至少75 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可增加肌肉對葡萄糖的攝取,如快走、慢跑、游泳和騎自行車等。每週阻力運動2-3次,增強骨骼肌質量,每個動作重複 8-12 次,做 2-3 組,例如舉重、阻力帶、徒手訓練:伏地挺身、深蹲等。每週進行2-3次彈性(flexibility)和平衡訓練(balance training),如瑜伽、太極拳,以增加靈活性、肌肉力量和平衡。
〈延伸閱讀:糖尿病藥物治療的目的是什麼?最齊全的降血糖藥物大解析!

 

結合不同類型運動的加乘效果

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和適度減重及生活方式改善,可將高風險族群的第2型糖尿病風險降低高達58%。 結合有氧運動和阻力運動比起單純只做有氧運動,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及微血管併發症,並改善HbA1c。有氧運動和阻力訓練都能改善胰島素作用、血糖控制以及肌肉中的脂肪氧化和儲存。有氧運動、阻力訓練或合併有氧運動及阻力訓練皆可改善肥胖及胰島素阻抗性。
〈延伸閱讀:正常人運動後血糖上升還是下降?運動完上升正常嗎?深入剖析!

 

不同運動模式的機制與效果

有氧運動(aerobic exercise)

增加肌肉對葡萄糖的攝取,並透過肝臟產生葡萄糖來平衡,隨著強度的增加,對碳水化合物作為肌肉活動燃料的依賴性會更大。 這類運動包括快走、慢跑、游泳和騎自行車等7。有氧運動在第2型糖尿病患可使糖化血色素HbA1c平均降低0.71%,每增加一週運動時間,HbA1c%降低0.009-0.04%。胰島素阻抗(HOMA-IR)也因有氧運動平均改善-1.02,空腹血糖平均改善-12.53mg/dL,空腹胰島素-10.39IU,較長期間的持續運動HbA1c%的降低效果更佳顯著。
〈延伸閱讀:運動時人體能量系統有哪些? 快速搞懂運動三大能量系統!

 

重量訓練(weight training)

增強骨骼肌質量。在血糖值介於 100-125 mg/dl 的空腹血糖異常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患者中,重量訓練會導致運動後 24 小時的空腹血糖水平降低,並且隨著阻力訓練的量(多組與單組訓練)和強度的增加(劇烈運動與中等強度運動相比),血糖下降幅度更大。 

 

結合訓練

有氧運動、重量訓練和結合訓練(有氧運動加重量訓練) 皆可改善肥胖及胰島素阻抗性。三種運動模式都能使HbA1c 降低。對於持續時間少於12 週的訓練,平均Hb A1c 降低了 0.8 ± 0.3%。其效果與飲食、藥物和胰島素治療的長期效果相似(0.6-0.8%)。三種運動模式對空腹血糖、餐後血糖、胰島素敏感性和空腹胰島素的影響皆有益,結合訓練對空腹血糖、體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舒張壓有更大的益處。

 

日常運動的實踐策略

提升健走效率以達運動效果

許多年長者習慣於傍晚時在公園或操場步行1小時左右,詢問後往往一小時行走距離約3-5km左右,如此的運動強屬於低等強度,耗費時間且運動效果不佳,建議可縮短時間提高步行速度以增進效率。若想具備有氧運動的健康促進功效,建議快走速度不低於5-6km/hr,大約是每小時必須走完5-6km,亦即每公里需在10-12分鐘內走完的速度。
〈延伸閱讀:長期血糖穩定控制的關鍵因素有那些?減緩胰島細胞衰退很重要!

 

利用零碎時間餐後運動

我常鼓勵門診病人跟企業員工可以把每天的運動時間放在三餐後,只需5-10分鐘左右,每天累積也可以達15-30分鐘左右的運動量,在身體能承受且不過度激烈的情形下,三餐後執行一些輕度的重量訓練,例如核心肌群鍛鍊、深蹲、半蹲啞鈴臥推、彎舉、側平舉等;或是輕度的有氧運動,例如快走、爬階梯等,皆可以降低餐後血糖。利用零碎的時間融合入工作及生活中,在工作及照顧家
庭繁忙之際,不一定需要尋求一整段寶貴的空閒時間,還不如分散在三餐後,對於降低餐後血糖及穩定HbA1c效率高,並可減少使用血糖藥的糖尿病患因短時間集中運動造成的低血糖風險,亦可提升運動的日常習慣養成。
〈延伸閱讀:如何降低餐後血糖?! 良好進食順序可達成!!

 

注意事項:運動前應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運動強度和頻率。運動過程中應注意安全,避免受傷。

 

運動後降血糖的實際案例分析

非糖尿病族群有氧運動後的血糖波動

42歲男性非糖尿病民眾跑步前於17:41吃少許堅果一顆香吉士及一杯拿鐵咖啡約300c.c,18:23開始進行中等強度跑步,於18:48跑步3.33km時連續血糖偵測CGM發出警示,顯示血糖為69mg/dl,低於70mg/dl。

    
非糖尿病族群有氧運動前的血糖非糖尿病族群有氧運動後的血糖非糖尿病族群有氧運動後血糖波動


42歲男性非糖尿病民眾跑步前CGM顯示血糖為113mg/dl,進行中等強度跑步3.0km歷時17分鐘,跑步後10分鐘CGM發出警示,顯示血糖為68mg/dl,低於70mg/dl。

 

血糖監測
 

一般來說非糖尿病的人,身體產生低血糖狀態時,身體會啟動調節機制,分泌賀爾蒙例如昇糖素(Glucagon)、腎上腺素(Epinephrine)、皮質醇(Cortisol)及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藉由刺激肝糖分解與糖質新生作用產生葡萄糖,提高偏低的血糖,以維持血糖的平衡穩定狀態。

 

糖尿病前期族群有氧運動後的血糖波動

運動後降血糖案例一:

44歲女性糖尿病前期,於晚餐後CGM顯示血糖為165mg/dl,進行超慢跑10分鐘後CGM顯示血糖為129mg/dl,血糖下降了35mg/dl。

 
糖尿病運動前、運動後血糖比較
 

運動後降血糖案例二:

44歲女性糖尿病前期,於晚餐後CGM顯示血糖為174mg/dl,進行慢跑25分鐘後CGM顯示血糖為138mg/dl,血糖下降了36mg/dl。
 

晚餐後CGM顯示血糖為174mg/dl
慢跑後CGM顯示血糖138mg/dl

 

運動後降血糖案例三:

44歲女性糖尿病前期,於午餐後CGM顯示血糖為209mg/dl,進行超慢跑16分鐘後CGM顯示血糖為180mg/dl,血糖下降了29mg/dl。

44歲女性糖尿病前期超慢跑前後血糖波動
 

運動後降血糖案例四:

48歲代謝症候群男性, BMI 27.9,BW=94.5kg,腰圍95cm,FPG/TG/HDL= 103/151/32mg/dl,於午餐後CGM顯示為180mg/dl,走路15分鐘後於12:47掃描CGM顯示為144mg/dl,血糖下降36mg/dl。

 
48歲代謝症候群男性走路前後血糖波動對照
 

運動後降血糖案例五:

48歲代謝症候群男性, BMI 27.9,BW=94.5kg,腰圍95cm,FPG/TG/HDL= 103/151/32mg/dl,於晚餐前約17:15吃兩顆茶葉蛋及一個御飯糰於17:23 CGM顯示為142mg/dl,進行重量訓練(上肢及胸背部)約50分鐘加上中等強度跑步(HR=120bpm左右)約10分鐘後於18:31掃描CGM顯示為99mg/dl,血糖下降43mg/dl。

 
48歲代謝症候群男性運動前後血糖波動
 

運動後降血糖案例六:

48歲代謝症候群男性, BMI 27.9,BW=94.5kg,腰圍95cm,FPG/TG/HDL= 103/151/32mg/dl,於約10:30左右吃早午餐(素食煎餃10顆及小籠包2顆及無糖拿鐵400c.c),運動前11:52 CGM顯示為161mg/dl,進行重量訓練(胸背肩腿部)60分鐘及中等強度跑步(H.R=120bpm)10分鐘,於13:03掃描CGM顯示為123mg/dl,運動結束後23分鐘於13:26掃描CGM顯示為100mg/dl,血糖下降61mg/dl。

 
48歲代謝症候群男性運動前、運動後血糖檢測
 

重訓降低餐後血糖

51歲男性糖尿病患者,HbA1c=11%,空腹血糖FPG=333mg/dl,餐前指尖血糖SMBG=230mg/dl,於餐後約30分鐘使用握力棒進行肌力訓練共進行20x2=40次鍛鍊,再測指尖血糖為182mg/dl,餐後血糖下降約50mg/dl。

 

結論

綜合全文的科學原理與個案實證,我們可以明確得出一個核心結論:規律的身體活動是預防與戰勝糖尿病及其併發症,不可或缺的。知識的價值在於實踐。期盼讀者能將這些資訊轉化為行動,從今天起,為自己或家人規劃合適的運動計畫,找出最適合自己且最喜愛的運動,持之以恆規律不間斷不受傷,遠比單次的高強度運動更為重要且安全,運動前建議諮詢專業醫師,給予周全性評估並開立專業運動處方,糖尿病友應注意每日足部護理,避免因運動造成微小傷口導致感染風險。可以立刻諮詢在職場健康促進領域深受業界肯定、並獲官方認證的陳醫師。陳醫師所提出具備學術界實證的糖尿病控糖要訣『FEED_ATOMS(進食-原子)原則』:控制高血糖及降低心血管風險,能協助您找到最安全、最適合自己的個人化方式運動,穩健地邁向更健康的未來。

聯絡我們
陳承勤醫師

陳承勤醫師

致力於改善工作環境中的危害風險,通過創新計畫和實證研究,綜合個人健康風險及職場工作適能評估,給予員工及企業最專業的建議,秉持著「醫療永遠是天秤兩邊去抉擇,利大於弊:建議,弊大於利:不建議」的原則。因此在每項建議背後,皆是經過審慎評估與專業判斷的結果,幫助企業減少職場傷害,提升員工幸福感。健康的員工不僅能提升企業的生產力,還能打造和諧的工作氛圍。

關鍵字搜尋

訂閱電子報

姓名
E-mail
驗證碼

文章目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