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藥物治療的目的是什麼?最齊全的降血糖藥物大解析!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主因是體內胰島素缺乏或功能異常,導致血糖升高。長期高血糖會增加相關的血管併發症風險,包括心血管疾病、腎病變、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傷口癒合不良等。
降血糖藥物治療的目標是控制血糖、延緩及預防高血糖相關的血管。藥物治療也有助於減輕高血糖症狀,改善生活品質並降低死亡率。藥物治療通常在飲食及運動治療無法有效控制血糖(糖化血色素 > 7%以上)時開始。醫師會根據病患狀況(血糖高低、自我照護能力、生活習慣、年齡、共病症等)決定個別化的藥物治療策略。
〈延伸閱讀:糖尿病前期別輕忽!抽血檢測揪出隱形高血糖,及早預防是關鍵!〉
飲食應定時定量,不建議擅自增減藥物劑量,規律就診追蹤血糖及相關生化指標,若服藥後身體不適或有副作用產生時,務必回診由醫師評估後調整藥物劑量或更換藥物。
降血糖藥物平均降低糖化血色素(HbA1c)的效力
各類抗糖尿病藥物對降低糖化血色素(HbA1c)的平均效力有所不同,其中胰島素的降幅最為顯著,可達 1.0% 至 3.5%,優於其他常見藥物如 Metformin、Sulfonylurea 和 GLP-1 類似物等。但是在糖尿病治療上,還是要聽從醫師建議依個別狀況調整治療方案,選擇適當的降血糖藥物,如此一來,才能有助於有效控制血糖。
〈延伸閱讀:糖化血色素(HbA1c)是什麼?帶你掌握血糖控制的關鍵!〉
降血糖藥物主要類別及其作用機制?常見的口服降血糖藥物介紹
目前臨床上有許多種口服降血糖藥物,我們將聚焦介紹近年來在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照護領域扮演重要角色的鈉-葡萄糖共同轉運器2抑制劑(SGLT2抑制劑)及其他口服降血糖藥物,闡述其作用機制、副作用、臨床考量等。藥物應結合飲食控制和運動三管齊下治療,並需遵從醫囑,不應自行任意調整藥物劑量,並瞭解低血糖的症狀及處理方式。
〈延伸閱讀:如何逆轉糖尿病?!〉
口服降血糖藥物1:磺醯尿素類(Sulfonylurea)
作用機轉:
為胰島素分泌促進劑(insulin secretagogues),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藥效長吸收慢,主要降低餐前血糖。
常見藥物:
Glimepiride (瑪爾胰®Amaryl® 2 mg、欣益糖® Amepiride® 2 mg)、Gliclazide(岱蜜克龍®Diamiron MR® 30 mg)、Glipizide(減糖尿®Minidiab®5mg、泌樂得® Glidiab®5mg)、Glibenclamide(固利康®Gliben®5mg)、Gliquidone(糖瑞平®Glurenorm®30mg)、Chlorpropamide(特泌胰®Diabinese®250mg)。
服藥時間:
通常飯前服用,部分藥物建議用餐前30分鐘內服用,且服藥後應於半小時內進食。
常見副作用:
低血糖(頭暈、心悸、冒冷汗、暈倒)、體重增加、腸胃不適、頭痛、皮疹、搔癢。
禁忌症:
對磺胺類過敏者禁用。
口服降血糖藥物2:美格替耐類(Meglitinides)
作用機轉:
為胰島素分泌促進劑(insulin secretagogues),快速短效刺激胰島素分泌,吸收快、作用時間短,有助於控制餐後高血糖。
常見藥物:
Repaglinide(諾和隆®NovoNorm®1mg、醣立錠®Relinide®2mg)、Mitiglinide(快如妥®Glufast®10mg)、Nateglinide(使糖立釋®Starlix®120mg)。
服藥時間:
通常在每次餐前15-30分鐘內服藥,未用餐則不需服藥。
常見副作用:
低血糖(頭暈、心悸、冒冷汗、暈倒)、體重增加、腸胃不適、頭痛。相較磺醯尿素類,低血糖機率較低。
注意事項:
和clopidogrel併用,應注意低血糖風險。
口服降血糖藥物3:雙胍類(Biguanides)
作用機轉:
抑制糖質新生和肝醣分解,降低肝臟內葡萄糖生成、抑制小腸吸收葡萄糖、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週邊組織葡萄糖的攝取與利用。
常見藥物:
Metformin(抑糖穩®METSAFE ER®1000mg、庫魯化®Glucophage®850mg、泌樂寬®Glibudon®500mg、立克醣®Glucomin®500mg、伏糖®Loditon®500mg)。
服藥時間:
通常隨餐或飯後立即服用,以減少腸胃道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
腸胃不適(腹瀉、脹氣、噁心、嘔吐、厭食)、疲勞、體重減輕、金屬味覺。
嚴重副作用:
極少數產生乳酸中毒(不明換氣過度、肌肉疼痛、嗜睡)。
注意事項:
腎絲球過濾率(eGFR)小於45ml/min/1.73m2應減量。長期服用可能出現維他命B12缺乏。
禁忌症:
腎絲球過濾率(eGFR)小於30ml/min/1.73m2禁用、急慢性代謝性酸中毒、要使用含碘的顯影劑作檢查前,應先停用此藥,以避免腎功能惡化。
口服降血糖藥物4:阿爾發葡萄糖支鏈酶抑制劑 (α-glucosidase inhibitor)
作用機轉:
延緩碳水化合物及雙糖類在小腸的水解,從而延緩葡萄糖吸收。可以抑制多種雙醣酶(蔗糖酶、麥芽糖酶),但無法抑制乳糖酶。若食用含乳糖的食物,服用這類藥物,仍會造成血糖的升高。
常見藥物:
Acarbose(醣祿®Glucobay®100mg、抵克醣®Deglu® 50mg)。
服藥時間:
餐前服用,或用餐時與前數口食物一起吞下。
常見副作用:
腸胃不適、脹氣、排氣、腹痛、腹瀉。
注意事項:
單獨使用不易造成低血糖,若與其他藥物併用導致低血糖,必須服用單醣類(葡萄糖)或乳糖(牛奶)來治療,而非用一般蔗糖(普通糖果、果汁)。
禁忌症:
腎絲球過濾率(eGFR)小於25ml/min/1.73m2禁用、慢性腸胃道不適,伴隨明顯消化吸收障礙、腸道疾病(腸炎、腸潰瘍、腸阻塞)應停藥。
口服降血糖藥物5:胰島素增敏劑(Thiazolidinediones, TZD)
作用機轉:
改善身體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周邊組織與肝臟細胞對胰島素的阻抗性,抑制肝臟糖質新生,減少葡萄糖生成。
常見藥物:
Pioglitazone(愛妥糖®Actos®30mg、安索糖®Anxotos®30 mg、泌特穩®Glitis®30mg、糖立敏®Diazone®15mg)。
服藥時間:
每日服用一次,於飯前或飯後服用均可。
常見副作用:
體重增加、水腫、貧血、頭痛、疲倦、肌肉痛、上呼吸道感染。
較嚴重副作用:
心臟衰竭、肝損傷(需定期監測肝功能)、增加骨折風險。
注意事項:
對具胰島素阻抗而不排卵的停經前婦女,服用這類藥物可能導致恢復排卵,建議停經前婦女採取適當避孕措施。
禁忌症:
ACTOS不建議使用於有心臟衰竭症狀之病人。心臟衰竭狀態第三級或第四級(紐約心臟協會『NYHA』ClassIII 或 IV cardiac status)的病人禁止使用本藥品。
口服降血糖藥物6: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s, DPP-4 inhibitor)
作用機轉:
阻止腸道二肽基肽酶-4(DPP-4)分解腸泌素(GLP-1),增加體內腸泌素(GLP-1)濃度,進而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升糖素分泌。
常見藥物:
Sitagliptin(佳糖維®Januvia®100mg)、Saxagliptin (昂格莎®Onglyza®5mg)、Linagliptin (糖漸平®Trajenta®5mg)、Vildagliptin(高糖優適®Glavus®50mg)、Alogliptin(耐釋糖®Nesina®25mg)。
服藥時間:
可隨餐或空腹服用。低血糖風險較低。
常見副作用:
腸胃不適(腹痛、噁心、腹瀉)、皮疹、上呼吸道症狀、鼻咽炎、頭痛、關節痛。
較嚴重副作用:
嚴重關節痛、急性胰臟炎、心臟衰竭、類天皰瘡(pemphigoid)。
口服降血糖藥物7:鈉-葡萄糖共同輸送器-2型抑制劑(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 SGLT2 inhibitor)
作用機轉:
抑制腎臟近曲小管對葡萄糖和鈉的再吸收,增加尿糖和尿鈉排泄,達到降血糖、降血壓、減重效果。
常見藥物:
Dapagliflozin(福適佳®Forxiga®10mg)、Empagliflozin(恩排糖®Jardiance® 25mg)、Canagliflozin(可拿糖®Canaglu®100mg)。
服藥時間:
可隨餐或空腹服用。建議早餐時間服用方便白天攝取較多水分並可避免夜尿及老年人夜間跌倒風險提高。
常見副作用:
泌尿道感染、生殖器感染(會陰部黴菌感染,女性、老年人、有感染史者風險較高)、利尿、脫水、低血壓、低血糖、血脂異常(LDL↑)。
較嚴重副作用:
正常血糖糖尿病酮酸中毒(euglycemic diabetic ketoacidosis)、複雜性泌尿道感染及腎盂腎炎、會陰部壞死性筋膜炎(Fournier's gangrene)。
注意事項:
服用此藥物需增加水分攝取以避免脫水和泌尿道感染。在住院、進食狀況不佳、重病、需長時間禁食(例如手術前)時應考慮暫停使用,以避免酮酸中毒風險。與胰島素或胰島素分泌促進劑(insulin secretagogues)併用可能增加低血糖風險。
口服降血糖藥物8:口服類升糖素胜肽-1類似物(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 GLP-1 agonist)
作用機轉:
選擇性結合並活化GLP-1受體,葡萄糖濃度高時,刺激胰島素分泌並降低升糖素分泌,降低血糖。延遲胃排空、降低食慾、減輕體重、降低體脂肪。
口服藥物:
Semaglutide(瑞倍適®Rybelsus®3、7、14mg)。
服藥時間:
空腹服用並搭配少量的水(<120ml),服藥後至少30分鐘以上再飲食。給藥後空腹時間越長,吸收率越高。若搭配食物或大量的水服用,會降低semaglutide的吸收。
藥物動力學:
口服semaglutide的預估生體可用率(bioavailability, BA)約為1%,且吸收的個體間變異性很大,每日一次口服semaglutide 14 mg後的暴露量與每週一次皮下注射semaglutide 0.5 mg的暴露量相近。semaglutide皮下注射1.0 mg的口服等效劑量並未確立。
常見副作用:
胃腸道不適(噁心、嘔吐、便秘、腹瀉)、脫水、低血糖。
較嚴重副作用: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急性胰臟炎、急性腎損傷。
注意事項:
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建議採用避孕措施,計畫懷孕前至少兩個月應停用。動物試驗證實具生殖毒性,懷孕期間不可使用。
禁忌症:
本身或家族有髓質甲狀腺癌(Medullary thyroid cancer, MTC)病史,或罹患第2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症候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2, MEN 2)。
生體可用率(bioavailability, BA)定義為藥品若是透過靜脈注射進血液中,此時藥品的生體可用率為100%,即藥品都完全吸收進入人體。許多口服藥品的生體可用率都不到100%,口服方式服用藥品,藥品進入胃、腸、肝臟到全身血液循環的過程中,藥品的損耗情形稱為首渡效應(first-pass effect),而避開首渡效應進到全身血液循環可被人體利用的藥量,才是口服藥品的生體可用率。
例如,若口服藥品只有60 %被胃腸道吸收,吸收到胃腸道的50%沒被破壞而進入肝臟,通過肝臟進到全身血液循環的有40%,此藥品的口服生體可用率為12 %(60%×50 %×40 %)。
降血糖藥物也有注射型?了解注射降血糖藥物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眾所周知治療糖尿病用藥主要分為口服降血糖藥物及注射降血糖藥物兩種,接下來我們將聚焦於注射型降血糖藥物的作用機制、常見副作用、正確的用藥時機與使用時的注意事項。施打注射降血糖藥物前,務必遵循醫師指示,以確保療效並降低風險。
注射降血糖藥物:注射型類升糖素胜肽-1類似物(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 GLP-1 agonist)
作用機轉:
葡萄糖依賴性的胰島素和升糖素調節。當血糖濃度高時會刺激胰臟β細胞增加胰島素分泌,同時降低胰臟α細胞的升糖素分泌,共同作用有效降低血糖。這種作用是葡萄糖依賴性的,當血糖濃度下降接近正常水平時,其刺激胰島素分泌的作用會減弱,且不影響升糖素的逆調節反應,有助於減少低血糖的風險。延遲胃排空減緩餐後葡萄糖進入血液循環的速度,有助於降低餐後血糖峰值。降低食慾、減輕體重、降低體脂肪。
常見藥物:
Semaglutide(胰妥讚®Ozempic®)、Dulaglutide(易週糖®Trulicity®)、Exenatide(穩爾糖®Bydureon®)、Liraglutide(胰妥善®Victoza®)。
用藥時間:
一週注射一次:
Semaglutide(胰妥讚®Ozempic®)、Dulaglutide(易週糖®Trulicity®)、Exenatide(穩爾糖®Bydureon®)
每日注射一次:
Liraglutide(胰妥善®Victoza®)
常見副作用:
胃腸道不適(噁心、嘔吐、便秘、腹瀉)、脫水、低血糖。
較嚴重副作用: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急性胰臟炎、急性腎損傷、膽結石、膽囊炎。
注意事項:
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建議採用避孕措施,計畫懷孕前至少兩個月應停用。動物試驗證實具生殖毒性,懷孕期間不可使用。目前無法確認GLP-1是否會被分泌至人類乳汁中,無法排除哺乳嬰幼兒的風險,哺乳期間不建議使用GLP-1。
禁忌症:
本身或家族有髓質甲狀腺癌(Medullary thyroid cancer, MTC)病史,或罹患第2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症候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2, MEN 2)。
口服與注射降血糖藥物統整比較表1
項目 | 磺醯尿素類(Sulfonylurea) | 美格替耐類(Meglitinides) | 雙胍類(Biguanides) | 阿爾發葡萄糖支鏈酶抑制劑 (α-glucosidase inhibitor) |
---|---|---|---|---|
藥物 學名 |
Glimepiride Gliclazide Glipizide Glibenclamide Gliquidone Chlorpropamide |
Repaglinide Mitiglinide Nateglinide |
Metformin | Acarbose |
作用 機轉 |
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藥效長吸收慢,主要降低餐前血糖。 | 快速短效刺激胰島素分泌,吸收快、作用時間短,有助於控制餐後高血糖。 | 抑制肝醣分解產生葡萄糖、抑制小腸吸收葡萄糖、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週邊組織葡萄糖的利用。 | 延緩碳水化合物及雙糖類在小腸的水解,從而延緩葡萄糖吸收。 |
服藥 時間 |
飯前服用,服用後應於半小時內進食。 | 每次餐前15-30分鐘內服藥,未用餐則不需服藥。 | 隨餐或飯後立即服用。 | 餐前服用,或用餐時與前數口食物一起吞下。 |
副作用 | 低血糖、體重增加、腸胃不適、頭痛、皮疹、搔癢。 | 低血糖、體重增加、腸胃不適、頭痛。相較磺醯尿素類,低血糖機率較低。 | 腹瀉、脹氣、噁心、嘔吐、厭食、疲勞、體重減輕、金屬味覺。 | 腸胃不適、脹氣、排氣、腹痛、腹瀉。 |
嚴重副作用及 注意事項 |
磺胺類過敏者禁用。 | 和clopidogrel併用,注意低血糖風險。 | 乳酸中毒、長期可能缺乏Vitamin B12 、含碘顯影劑檢查前應停用。 | 腸胃道不適、腸道疾病(腸炎、腸潰瘍、腸阻塞)應停藥。 |
口服與注射降血糖藥物統整比較表2
項目 | 胰島素增敏劑(TZD) | 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 (DPP-4 inhibitor) |
鈉-葡萄糖共同輸送器-2型抑制劑(SGLT2 inhibitor) | 口服型類升糖素胜肽-1類似物(GLP-1 agonist) ) | 注射型類升糖素胜肽-1類似物(GLP-1 agonist) |
---|---|---|---|---|---|
藥物 學名 |
Pioglitazone | Sitagliptin Linagliptin Vildagliptin Alogliptin |
Dapagliflozin Empagliflozin Canagliflozin |
Semaglutide | Semaglutide Dulaglutide Exenatide Liraglutide |
作用 機轉 |
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周邊組織與肝臟細胞對胰島素的阻抗性,抑制肝臟糖質新生,減少葡萄糖生成。 | 阻止腸道DPP-4分解GLP-1,增加體內GLP-1濃度,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升糖素分泌。 | 抑制腎臟近曲小管對葡萄糖和鈉的再吸收,增加尿糖和尿鈉排泄,達到降血糖、降血壓、減重效果。 | 選擇性結合並活化GLP-1受體,葡萄糖濃度高時,刺激胰島素分泌並降低升糖素分泌,降低血糖。 | 延遲胃排空可降低餐後血糖上升速度,並具抑制食慾、減輕體重與體脂的效果。 |
服藥 時間 |
每日服用一次,於飯前或飯後服用均可。 | 可隨餐或空腹服用。 | 可隨餐或空腹服用,建議早餐時間服用。 | 空腹服用並搭配少量的水(<120ml),空腹時間越長,吸收率越高。 | 分成每日注射一次和每週注射一次。 |
副作用 | 體重增加、水腫、貧血、頭痛、肌肉痛、上呼吸道感染。 | 腸胃不適、腹痛、噁心、腹瀉、皮疹、上呼吸道症狀、鼻咽炎、頭痛、關節痛。 | 泌尿道感染、生殖器感染、利尿、脫水、低血壓、低血糖、血脂異常(LDL↑)。 | 胃腸道不適(噁心、嘔吐、腹瀉)、脫水、低血糖、急性胰臟炎。 | 胃腸道不適(噁心、嘔吐、便秘、腹瀉)、脫水、低血糖。 |
嚴重副作用及 注意事項 |
心衰竭、肝損傷、 停經前婦女應適當避孕,不建議用於有心衰竭症狀之病人。 |
嚴重關節痛、急性胰臟炎、心臟衰竭、類天皰瘡(pemphigoid)。 | 正常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uglycemic diabetic ketoacidosis) 。 | 視網膜病變、急性腎損傷。 計畫懷孕前至少兩個月應停用。懷孕期間不可使用。 |
視網膜病變、急性胰臟炎、急性腎損傷、膽結石、膽囊炎。 |
降血糖藥物類升糖素胜肽-1類似物的延伸應用?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減重針劑週纖達®Wegovy®(Semaglutide 2.4mg),此款針劑的適應症為「減重、體重管理」,雖然與糖尿病治療的降血糖藥物屬於相同的GLP-1類似物,但其用途僅限於減重,並不適用於治療糖尿病。以下將說明其作用機轉、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項,協助您了解這款2025年台灣新上市的減重專用針劑!
2025台灣新上市減重針劑週纖達®Wegovy®(Semaglutide 2.4mg)介紹
商品學名:
Semaglutide,為類升糖素胜肽-1類似物(GLP-1 agonist),與天然的GLP-1有94%相似度,半衰期約為1週。
作用機轉:
通過作用於腦部調節食慾和食物攝取的區域,有效降低患者的食慾,幫助減輕和維持體重。
適應症:
肥胖與過重之體重控制
- 做為低熱量飲食及增加體能活動之輔助療法,適用對象為成人且初始身體質量指數≥30 kg/m2 (肥胖),或(BMI) 為 ≥27 kg/m2 至<30 kg/m2 (過重)且至少患有一項體重相關共病,例如血糖異常(糖尿病前期或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或心血管疾病。
- 做為低熱量飲食及增加體能活動之輔助療法,適用對象為12 歲以上肥胖的青少年, (BMI ≥ 95 百分位數)以及體重超過60 kg。以2.4 mg或最高耐受劑量治療週後,若青少年病人的身體質量指數 (BMI)並未下降至少 5%,應停止本品治療並重新評估並任狀況。
- 用於具有心血管疾病且身體質量指數(BMI) ≥27 kg/m2 的成人病人,降低發生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疾病死亡、非致命心肌梗塞、非致命中風) 的風險。
- 用於正常收縮分率之心臟衰竭(HFpEF) 且 BMI ≥30 kg/m2 的成人病人,改善心臟衰竭症狀與其有關的身體日常活動限制,並降低心臟衰竭住院的風險。
用藥方式:
每週一次注射,從0.25 mg開始逐步遞增至2.4mg,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注射部位可在腹部、大腿或上臂皮下注射。
常見副作用:
胃腸道不適(噁心、嘔吐、便秘、腹瀉)。
注意事項:
重度腎功能不全(eGFR <30mL/min/1.73m2),包括末期腎病病人,不建議使用。重度肝功能不全病⼈,不建議使用;用於輕度或中度肝功能不全病⼈應謹慎。
禁忌症:
本身或家族有髓質甲狀腺癌(Medullary thyroid cancer, MTC)病史,或罹患第2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症候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2, MEN 2)。
近期研究(《美國醫學會期刊:眼科》)指出,罕見眼部疾病「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NAION) 可能與semaglutide成分(Ozempic, Wegovy)有關。NAION是一種視神經中風,可能導致永久失明。
一項觀察性研究顯示,服用semaglutide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患NAION的機率是接受其他治療患者的4.28倍;用於減肥的患者患NAION的機率是服用其他減肥藥患者的7.64倍。然而,研究人員和專家強調,這些發現並不能證明藥物導致了NAION,需要更多、更大規模的研究來證實。
SGLT2抑制劑(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 SGLT2 inhibitor)除了降血糖外,還有哪些重要的益處?
近年來的研究證實,SGLT2抑制劑除了有效的降血糖效果外,還具有多方面的益處:
心血管保護:
能有效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降低心血管疾病相關的死亡率,並避免心臟衰竭惡化。
腎臟保護:
臨床實證(CREDENCE, DAPA-CKD等大型研究)顯示在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中,SGLT2抑制劑被證實能降血糖,還能顯著減緩腎功能惡化、降低蛋白尿、減少腎病及心因性因素相關的死亡率,部分研究也顯示其能改善整體死亡率。
在非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患者(排除第一型糖尿病、多囊性腎病變、狼瘡性腎炎、ANCA相關血管炎等)中,SGLT2抑制劑(如Dapagliflozin)也被證實能顯著改善腎臟預後及降低全原因死亡率。研究顯示對腎絲球腎炎,尤其IgA腎病變(IgA nephopathy)患者效果顯著。
其他益處:
有助於體重減輕和降低血壓,這些益處使得SGLT2抑制劑的適用族群不再侷限於糖尿病患,無糖尿病的慢性心臟衰竭和慢性腎臟病病患也成為這類藥品的治療目標族群。
降血糖口服藥SGLT2抑制劑的腎臟保護機制有哪些?
SGLT2抑制劑被譽為慢性腎臟病照護的「新里程碑」,是繼RAS系統阻斷劑(ACEI/ARB)後,又一個在慢性腎臟病患身上能顯著改善腎臟相關預後甚至降低死亡率的新藥物。研究顯示,SGLT2抑制劑與RAS系統阻斷劑(ACEI/ARB)併用能帶來互補的心腎保護效果。SGLT2抑制劑的腎臟保護效果並非單純來自於降血糖作用,其可能的機制包括:
恢復腎小管腎絲球回饋機制:
抑制近曲小管對鈉離子和葡萄糖的再吸收,使流經緻密斑的鈉離子濃度上升,導致入球小動脈收縮,減少腎絲球灌流壓力和超過濾(hyperfiltration),保護腎元(nephron)。
減少近曲小管的負荷及缺氧性損傷:
減輕近曲小管細胞過量運轉的負荷,降低氧化壓力,減少發炎反應和缺氧性損傷。
減少腎臟間質性水腫:
透過利鈉和利尿作用,改善腎臟間質水腫和鬱積,減輕腎小管和腎絲球壓力。
減少發炎反應及組織纖維化:活化抗氧化和抗發炎的途徑,減少發炎物質的產生,並促進細胞自噬作用,降低組織纖維化。
這些多重機制共同作用,使得SGLT2抑制劑能有效地保護腎臟功能並延緩慢性腎臟病的惡化。
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調節人體的血壓及體液平衡。過度活化的RAS系統為高血壓的原因之一。RAS系統阻斷劑(ACEI/ARB)為控制高血壓常使用的藥物,尤其在糖尿病腎病變患者使用相當普遍。
使用降血糖藥物SGLT2抑制劑的注意事項
降血糖藥物SGLT2抑制劑具有顯著的益處,但在某些情況下需要特別注意或考慮暫停使用:
〈延伸閱讀:【高血糖】需要一輩子吃藥嗎? 〉
泌尿道和生殖器感染:
可能增加泌尿道感染和會陰部黴菌感染的風險,臨床上在老年長者並不少見,建議高齡者服用時應謹慎,適度飲水並保持個人清潔。
低血糖的風險:
單獨使用降血糖藥物SGLT2抑制劑引起低血糖的機率較低,但若與胰島素或胰島素分泌促進劑併用,則低血糖風險增加,可能需要調整併用藥物的劑量。
低血壓及脫水:
降血糖藥物SGLT2抑制劑會促進鈉和水分排出,可能導致血管容量減少、低血壓及脫水。建議每日補充足夠水分。
腎功能不佳:
不同的降血糖藥物SGLT2抑制劑有其適用腎絲球過濾率(eGFR)範圍,在腎功能嚴重不佳或暴露於顯影劑前,應審慎評估使用。
飲食不佳、嘔吐腹瀉或重症:
若出現進食狀況不佳、嚴重嘔吐腹瀉、處於重症狀態或需要長時間禁食(如手術前),應暫停服用降血糖藥物SGLT2抑制劑,並諮詢醫師,手術前可能需要停藥至少3天。
酮酸中毒風險:
不常見,但使用降血糖藥物SGLT2抑制劑可能會增加酮酸中毒的風險,可能導致正常血糖糖尿病酮酸中毒(euglycemic diabetic ketoacidosis)。為避免此風險,應避免嚴格生酮飲食或斷食。合併施打胰島素者應避免擅自停用胰島素。
何時開始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以及使用時的注意原則?
通常在飲食控制和運動下仍無法有效控制血糖(例如糖化血色素大於7%以上)時,或經由醫師及營養師衛教指導後,仍無法進行飲食控制或運動者,醫師會評估病患狀況開始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
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的原則及注意事項:
-
飲食定時定量:飲食為控糖首要重點,不暴飲暴食造成血糖衝高,不任意斷食造成低血糖。
-
規律運動:藥物治療需搭配飲食控制、規律運動、體重控制等生活型態改變才達到最佳效果,運動時應注意低血糖相關症狀及熟悉處置方式。
-
遵從醫囑服藥:務必遵照醫師指示服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
-
服藥時間:不同降血糖藥物有特定的服藥時間建議(例如磺醯尿素類服藥後應於半小時內進食、雙胍類隨餐一起或飯後服用)。
-
忘記服藥:若短時間內想起,立即服用;若接近下次服藥時間(超過兩次服藥時間的中間點),則跳過該次,下次恢復正常時間服用,不可一次服用雙倍劑量。
-
定期監測:定期檢查血糖、糖化血紅素、尿蛋白、肝腎功能,以便醫師評估療效並調整降血糖藥物劑量。
-
空腹抽血檢查時:暫時先不服用糖尿病降血糖藥物,等檢查完成要用餐時再依指示服用,以避免低血糖發生。
-
告知醫師並討論:服用降血糖藥物如有身體不適、副作用、重大疾病史(肝、腎、心、肺、甲狀腺等)、預期手術、懷孕或哺乳計畫、目前服用的藥物(包含中藥及保健品)、目前生病或有重大壓力(如發高燒、嚴重外傷、感染、手術)時,皆務必告知醫師,評估用藥並視情況調整。
-
藥物存放:儲存於30℃以下,避免陽光直射或潮濕環境。胰島素開封前應冷藏,開封後通常可存放4-6週(依品項不同)。
什麼是胰島素?常見的降血糖藥物!糖尿病患者為何需要胰島素治療?
胰島素是胰臟分泌的一種荷爾蒙,主要功能是促進醣類代謝並降低血糖。當人體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出現障礙時,會導致血糖升高,進而引發糖尿病。對於某些糖尿病患者,特別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以及部分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仍無法有效控制血糖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注射胰島素來幫助穩定血糖,避免高血糖帶來的危害,並預防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
〈延伸閱讀:胰島素阻抗指標(HOMA-IR)要當心!胰島素阻抗之定義、計算與臨床應用一次掌握!胰島素阻抗指標HOMA-IR解析〉
降血糖藥物胰島素有哪些常見種類?作用時間有何不同?
醫療藥用皮下注射胰島素目前主要應用基因工程製造,為人型胰島素類似物,其化學性質與人體胰島素相同。了解所使用的胰島素種類及作用特性,對於有效調整治療方法、避免低血糖及獲得良好血糖控制至關重要。根據其作用開始及有效持續時間,可分為以下幾類:
速效型胰島素:
諾和瑞NovoRapid®(Insulin aspart)、愛胰達Apidra®(Insulin glulisine),注射後5-15分鐘開始作用,高峰期約1-3小時,持續時間約3-5小時。需在注射後15分鐘內進食。
短效型胰島素:
愛速基因人體胰島素Actrapid HM®(Regular Human Insulin),注射後30分鐘內開始作用,高峰期約1.5-3.5小時,持續時間約7-8小時。需在注射後30分鐘內進食。
中效型胰島素:
因素來達Insulatard HM®(NPH Human Insulin),注射後1.5小時內開始作用,高峰期約4-12小時,持續時間約10-16小時,最長可達24小時。
長效型胰島素:
瑞和密爾Levemir®(Insulin Detemir)、蘭德仕Lantus®(insulin glargine)、糖德仕Toujeo®(Insulin glargine),注射後1-6小時開始作用,通常沒有明顯高峰期,持續時間可達24-36小時。提供一天中穩定的基礎胰島素需求。
超長效型胰島素:
諾胰保Tresiba®(Insulin Degludec),注射後約1小時開始作用,無明顯高峰期,持續時間可達42小時。
預混型胰島素:
結合不同比例的速效/短效與中效/長效胰島素,如優泌樂筆Humalog Mix 50® (50% Insulin Lispro + 50% Insulin Lispro Protamine)、諾和密斯Novo Mix 30®(30% insulin aspart + 70% protamine-crystallised insulin aspart)、諾胰得Ryzodeg®(30% Insulin aspart + 70% Insulin Degludec)。Ryzodeg®是較新的預混型胰島素,結合了速效型和超長效型,注射後約14分鐘開始作用,持續時間可達42小時。預混型胰島素通常需在餐前5-15分鐘注射。
積極胰島素治療的飲食原則是什麼?
某些糖尿病人需要使用積極胰島素治療,積極胰島素治療(通常指餐前注射速效型胰島素搭配一天一劑長效型胰島素)的飲食原則並非嚴格限制,而是容許更彈性的食物選擇,且需要患者努力學習「醣類計算」搭配胰島素劑量調整,執行456健康瘦漸進式低醣飲食(HBWRPLCD),醣類總量控管最終達低醣飲食(每日醣類<130g),漸進式作法可避免低血糖產生,且逐步降低胰島素劑量,安全達成血糖控制目標。
〈延伸閱讀:如何降低餐後血糖?! 良好進食順序可達成!!〉
醣類計算如何幫助患者更彈性地進食?
醣類計算的核心在於了解所吃食物中的醣類含量,並根據醣類量調整餐前速效胰島素的劑量。患者需要:
記錄飲食、血糖及胰島素劑量:
詳細記錄飲食內容、餐前和睡前血糖以及胰島素劑量,以便與營養師討論並計算出醣類/胰島素比值(carbohydrate-to-insulin ratio, C/I ratio),即每多少克醣類需要注射1單位速效胰島素。紀錄血糖可使用自我指尖血糖檢測(SMBG)執行配對血糖測試或連續血糖監測(CGM)。
配對血糖測試:
吃第一口餐後的2小時指尖血糖與餐前指尖血糖數值的差距,通常合理差距為30-60mg/dl。若低於30或高於60mg/dl需考慮醣類攝取量與藥物劑量因素。例如餐前指尖血糖為120mg/dl,餐後2小時指尖血糖為160mg/dl,配對血糖測試為160-120=40mg/dl。
學習醣類計算:
全榖雜糧類、水果類及乳品類是主要含有醣類的食物,學習利用食物代換表或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示來計算這些食物的含醣量。
透過醣類計算以及醣類/胰島素比值(C/I ratio),患者可以根據預計攝取的醣類量調整餐前速效胰島素劑量,例如,醣類/胰島素比值為10的人,如果一餐預計攝取60克醣類,就需要注射6單位的速效胰島素。如果臨時想多吃含有醣類的食物,可以額外增加胰島素劑量,更彈性地選擇食物和進食量。
積極胰島素治療需注意體重控制,避免因多吃多打而導致體重增加。進行456健康瘦漸進式低醣飲食(HBWRPLCD)核心精神在於漸進式減少醣類攝取,可避免多吃多打導致體重增加,在不改變個人飲食偏好下,兼顧健康且均衡的飲食。
注射降血糖胰島素時有哪些技巧和注意事項?如何減輕注射疼痛?
需要降血糖時除了口服降血糖藥物外,有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島素來穩定血糖。那要如何注射胰島素呢?正確的注射胰島素有效控制血糖的重要環節,需要掌握以下技巧和注意事項:
注射胰島素注意事項1:注射部位輪換
需系統性地輪換注射部位,避免脂肪肥厚、萎縮、硬塊或局部紅腫。常見的注射部位包括腹部(避開肚臍周圍)、大腿前外側、臀部外上方及上臂外側中段。每次注射應更換部位,同一區塊內接連注射的針距需保持一指寬。
注射胰島素注意事項2:注射角度與深度
一般以90度角迅速插入皮膚;體型過瘦者可捏起皮膚以45 度角注入;過胖者可撐開皮膚以90度角注入。應確保將降血糖藥物注射到皮下層,避免打入肌肉層或血管。
注射胰島素注意事項3:推注速度與停留時間
將胰島素藥物緩慢推入。注射完畢後,空針需按壓至少5秒,筆型注射器按壓至少10-15秒再拔出針頭,切勿搓揉注射部位。
注射胰島素注意事項4:針頭使用
每次注射應使用新的針頭,用過的針頭應丟入堅硬不易穿透的塑膠筒內回收,不可重複使用。
注射胰島素注意事項5:確認胰島素外觀
若為混濁的胰島素(如預混型或中效型),使用前需在手掌心輕輕滾動或震搖均勻,直到藥物混勻。檢查藥品外觀有無結晶或不澄清。
注射胰島素注意事項6:配合飲食
若注射速效或短效胰島素,需在注射後15-30分鐘內用餐,避免因延遲用餐而發生低血糖。長效型胰島素可依每天正常飲食時間注射,但須固定每日同一時段。
1.消毒部位待酒精完全揮發乾燥後再注射。
2.注射時快速穿刺皮膚,推藥速度要慢。
3.保持注射部位放鬆,減少緊張情緒。
4.注射或拔出針頭時不要改變方向。
5.選用直徑較小與長度較短的針頭。
6.確認注射器內無空氣。
7.未開封胰島素從冰箱取出放置室溫下回溫再注射。
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時應如何處理?
低血糖的症狀:
初期症狀:飢餓、發抖、冒冷汗、心跳加快、無力、頭暈、嘴唇發麻等。
嚴重症狀(若不立刻處理):意識不清、抽筋、昏迷等。
低血糖的處理步驟:
病患意識清楚,應立即採取以下步驟:
步驟1:立即進食含15公克易吸收糖分的食品,例如:含糖飲料或果汁150mL、3顆方糖、2包糖包、1大匙蜂蜜、2大匙葡萄乾、葡萄糖錠3顆。這可以使血糖快速上升30-45 mg/dL。
步驟2:15分鐘後測量血糖,若血糖未上升或症狀未改善,可再吃一次含15公克易吸收糖分的食品。
步驟3:若低血糖症狀持續未改善,應立刻送醫治療。
若症狀改善,但距離下一餐還有1小時以上,建議再補充含複合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一杯(240 mL)低脂或脫脂牛奶、土司1片、餅乾2-3片等。
嚴重低血糖且痙攣或昏迷者:
不可進食,需立即就醫。
注意:若低血糖是使用阿爾發葡萄糖支鏈酶抑制劑(α-glucosidase inhibitor)引起的低血糖,必須服用單醣類(葡萄糖粉或葡萄糖水)或乳糖(牛奶)來治療,而非用一般蔗糖(普通糖果、果汁)
建議隨身攜帶:糖尿病護照(註明用藥名稱與劑量)和糖果。
結論
糖尿病的藥物治療選擇多樣且日新月異。口服降血糖藥物依其作用機制可分為多類,各有其適用對象、用法和潛在副作用及禁忌症。SGLT2為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照護帶來重大突破,大型研究證實其在心腎保護上的顯著效果,擴大了適用範圍。GLP-1藥物在血糖控制及減重有不錯效果,須注意不良反應及禁忌症,其中非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NAION)需更大規模持續研究。降血糖藥物中最強效也是最易導致低血糖風險的胰島素,經歷科技改良,長效胰島素更貼近生理基礎胰島素分泌,大大減少了低血糖風險。
然而,無論使用何種藥物,使用前都應詳細參閱最新仿單,遵從醫師指示、配合生活型態調整、定期監測並了解可能的副作用和緊急狀況(如低血糖)的處理方式。若有任何疑問,應隨時諮詢醫護專業人員,以確保安全有效的治療。如果您對於降血糖、糖尿病等相關問題還有疑問,歡迎聯絡我們,我們將會為您解答。
〈看更多:職場健康文章〉